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英文主题为“Let Communities Lead”)。按照惯例,小编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该病的病名是由其英文名称字头缩写AIDS音译而来。
艾滋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过大约8~10年的潜伏期,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机会性感染。病人表现的症状无特异性,病死率高。
艾滋病病毒都在哪儿呢?
艾滋病病毒大量存在于人体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乳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艾滋病病毒。通常,传播艾滋病的体液有四种: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
艾滋病的感染症状!
HIV感染后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和AIDS期。
可表现为发热、咽炎、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盗汗、体重下降、易感染等均可能出现。
部分患者以皮肤疾病就诊,比如甲真菌病、口腔白斑、口腔真菌感染、Kaposi肉瘤、嗜酸性毛囊炎、多发的或面部的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的阿弗他溃疡、新发的银屑病。
如何正确看待艾滋病
我们大家都要正视艾滋病的存在,不盲目地恐“艾”、避“艾”,有必要全面了解艾滋病防病知识,比如:艾滋病毒不会通过接吻、握手、共用餐具、空气传播或是与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等日常接触而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通过正确的保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或牙刷等,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毒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有效药物控制可降低传染风险;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最后,再次提示做到以下几点,远离HIV!洁身自爱,反对不正当性行为;不进行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不沾毒、吸毒,远离毒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纹身、美容或手术;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染伤者的血液,正确使用避孕套;患有性病后及时、积极治疗。
*本文部分文字源自网络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医疗、健康科普信息,不代替任何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