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爱动,经常喝碳酸饮料、咖啡,不爱喝牛奶,也不爱吃乳制品...这些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偷”走你的骨量,再不采取行动,你的骨头可能会有大“麻烦”!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做一栋房子,身体的206块骨头就像这房子的承重墙,支撑着身体的重量。
在30岁以前,以“建造”为主(成骨细胞),随着“房子”越建越高,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高峰”。30岁后骨量逐渐减少,房子(身体)的高度以及稳定就会发生变化。骨骼强健的人,就像是钢筋水泥搭的房子,稳定而坚固,持久耐用;而骨质疏松的人,就像木桩子搭建而成的房子,随着岁月腐朽老化,不小心摔了碰了,可能就倒了,也就是骨折。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很多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了很久之后才知道。骨质疏松也叫静悄悄的流行病,悄无声息,蓄谋已久,慢慢地影响骨头及身体的变化。而在前期,它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随着疾病进展不断严重,身体机能开始发生症状,比如:
1、疼痛,开步走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感到疼痛;
2、驼背,背部渐渐弯曲;
3、身高变矮;
4、骨折(脊柱、髋部、腕部)发生上述变化可能就是骨质疏松了,同时骨质疏松会影响到其它器官,造成身体的不适,比如:驼背常常伴发心悸、胸闷、气短等;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压疮、肺部感染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需要多方面结合进行。比如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必要时添加骨健康补充剂,并做好运动。另外为了准确判断是否骨质疏松,目前较常用诊断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是骨密度测量。定期检查,争取做到对骨质疏松症的早发现早治疗。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如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行骨密度测定
声明:
*本文部分图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