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常把关节疼痛与“风湿”“受凉”联系在一起。其实,很多看似合理的说法,可能延误治疗。走出误区,关爱关节,今天瑞康骨科医生跟大家说说骨关节炎的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骨关节炎的疾病知识,识别误区,及时更正,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康复。
误区一:骨关节炎就是“风湿”,是冷风吹出来的?
-
真相:骨关节炎的核心病因是软骨退变,并非受凉导致。寒冷会加重疼痛,但不是根源。真正的“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关节炎完全不同。
-
医生提醒:镇江冬季湿冷,关节痛患者更容易觉得“冷风惹的祸”。其实关键在于科学运动和关节保护,而非单纯防寒。
误区二:关节痛就不能动,要多休息?
-
真相: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反而加重病情。循证医学研究已明确,科学合理的运动是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并促进软骨代谢。
-
医生提醒:适量活动比一味休息更重要,瑞康医院骨科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误区三:长“骨刺”是因为缺钙,多补钙就能好?
-
真相:骨刺(骨质增生)是关节不稳后,人体试图自我稳定而产生的“支撑”。它是结果,不是病因。补钙对防治骨质疏松重要,但无法消除骨刺或修复已磨损的软骨。
-
医生提醒:骨刺不是补钙能“磨掉”的,切勿盲目大量进补。
误区四:吃猪蹄、牛筋等可以“以形补形”?
-
真相: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进入体内会分解成氨基酸,不会直接补到关节。脂肪含量还较高,盲目多吃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担。
-
医生提醒: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比“以形补形”更科学。
误区五:关节痛忍忍就过去了,大不了以后换关节?
-
真相: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骨关节炎的手段,但并非“一劳永逸”,它有使用寿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推迟或避免手术。
-
医生提醒:不要等到“疼到走不动”才看医生。
误区六:关节“咔咔”响就是关节炎?
-
真相:关节响声医学上称为“关节弹响”,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 生理性:清脆、单一、不伴疼痛或肿胀,多为气体震动或韧带摩擦,无害。- 病理性:沉闷、摩擦感强,常伴疼痛、肿胀或“卡住”,提示软骨磨损或半月板损伤。
-
医生提醒:“不疼不肿的响”无需担心,“又疼又肿的响”必须及时就医。
误区七:止痛药伤胃,疼死也不能吃?
-
真相:这是非常危险的认知误区。骨关节炎疼痛若不控制,会导致患者活动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医生规范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仅能止痛,还能抗炎。在急性疼痛期短期、按需使用,利大于弊。若有胃病风险,医生会同时配合护胃药或选择更安全的药物。
-
医生提醒:规范用药是治疗的保障,请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误区八:多做按摩、理疗就能“按”好关节炎?
-
真相:轻柔按摩可放松肌肉,但暴力推拿或不专业“正骨”非常危险,可能加重关节损伤。理疗如红外、低频电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并不能逆转软骨磨损。
-
医生提醒:理疗是辅助,不能替代核心治疗,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九:往关节里打针就是“打激素”,会有依赖?
-
真相:关节腔注射主要分两类: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急性炎症)和玻璃酸钠(润滑剂,相当于“加润滑油”)。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主要成分,不是激素,也无依赖性。
-
医生提醒:注射治疗是对症手段,需遵循医生制定的疗程。
误区十:得了关节炎,就再也不能运动了?
-
真相:合理运动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核心处方”,能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灵活、促进软骨代谢并帮助控制体重。应避免高冲击运动(跑步、跳跃),选择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车、太极)。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用途,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