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通过不停地泵血,将血液输送至全身,由于日夜辛苦工作,这个“发动机”有时也会出现故障!
“无声威胁”: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们的心脏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为心房,下层为心室。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跳都要经过“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的过程。房颤是心房由于老化、炎症等原因发生了快速而无规律的颤动,无法正常收缩舒张。房颤症状多样,可能出现心悸(心跳快且乱)、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它也是“沉默杀手”,约1/3患者没感觉,中风了才发现。正因为如此,国家《健康中国行动》敲警钟:心脑血管病(尤其中风)是头号健康威胁,房颤正是中风的“超级推手”,让风险飙升。
房颤到底是什么?——心脏“电路”乱套了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规律且有力,而房颤发作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无序的颤动,每分钟可达350~600次。这种紊乱使心房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入心室,导致血液在心脏内滞留,尤其容易在左心耳汇聚。左心耳结构复杂,血液淤滞时极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就像“定时炸弹”,一旦脱落随血液游走,若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引发中风。中风危害极大,轻则导致偏瘫,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重则导致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房颤是全身血管健康的报警器,它不仅关乎心脏,还与全身血管健康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重视房颤管理,通过规律监测心率、遵医嘱药物治疗等方式,将房颤控制在合理范围,预防中风,保护心脏功能,守护大脑健康,让身体平稳运转。
稳住“驿动的心”——国家喊您学会摸脉+用好体检
国家教您“救命一招”:摸脉自查!(国家卫健委《分级诊疗方案》要求基层推广)。
国家指南指明路——防中风是重中之重!
老年房颤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老年房颤患者往往合并较多疾病,如冠心病、肝肾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需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且老年患者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这些都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难度。而预防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难免有出血风险,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出血倾向。这些都要求老年房颤患者不可随意停药或加药,一定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诊,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