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失控的心跳” | 医生:这种“心动”要命啊!

浏览量:127  /  时间:2025-09-08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通过不停地泵血,将血液输送至全身,由于日夜辛苦工作,这个“发动机”有时也会出现故障!


“无声威胁”: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房颤

eeb7c59d-7248-463e-995b-faddd1e2e32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们的心脏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为心房,下层为心室。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跳都要经过“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的过程。房颤是心房由于老化、炎症等原因发生了快速而无规律的颤动,无法正常收缩舒张。房颤症状多样,可能出现心悸(心跳快且乱)、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它也是“沉默杀手”,约1/3患者没感觉,中风了才发现。正因为如此,国家《健康中国行动》敲警钟:心脑血管病(尤其中风)是头号健康威胁,房颤正是中风的“超级推手”,让风险飙升。


房颤到底是什么?——心脏“电路”乱套了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规律且有力,而房颤发作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无序的颤动,每分钟可达350~600次。这种紊乱使心房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入心室,导致血液在心脏内滞留,尤其容易在左心耳汇聚。左心耳结构复杂,血液淤滞时极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就像“定时炸弹”,一旦脱落随血液游走,若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引发中风。中风危害极大,轻则导致偏瘫,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重则导致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房颤是全身血管健康的报警器,它不仅关乎心脏,还与全身血管健康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重视房颤管理,通过规律监测心率、遵医嘱药物治疗等方式,将房颤控制在合理范围,预防中风,保护心脏功能,守护大脑健康,让身体平稳运转。


稳住“驿动的心”——国家喊您学会摸脉+用好体检

国家教您“救命一招”:摸脉自查!(国家卫健委《分级诊疗方案》要求基层推广)。

  • 安静坐下,伸出左手。
  • 右手食、中指,轻按左手腕大拇指根下(脉搏搏动处)。
  • 仔细品:跳动整齐规律?还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 摸到乱跳?别犹豫,快就医,心电图是“照妖镜”。


国家指南指明路——防中风是重中之重!

  • 第一招:基石—吃对“防血栓药”。
  • 第二招:管住“心跳速度”—口服抗心律失常药,让心跳别太快。
  • 第三招:“修电路”(微创手术/导管消融)—国家指南升级推荐。对于反复心慌的阵发房颤,射频/冷冻消融效果好,可作首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
  • 第四招:管好“老底子”(国家慢性病防控核心)牢牢按住“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 第五招:健康生活六件套(国家《健康中国行动》强力推荐):1、吃得淡:少盐少油,多菜果杂粮。2、适量运动:散步、太极拳,微微出汗即可。3、坚决戒烟,严格限酒。4、减肚子:肥胖是大敌。5、睡香甜:调整睡眠,打呼噜严重(睡眠呼吸暂停)要治。6、心放宽:焦虑压力也伤“心”。


老年房颤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老年房颤患者往往合并较多疾病,如冠心病、肝肾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需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且老年患者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这些都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难度。而预防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难免有出血风险,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出血倾向。这些都要求老年房颤患者不可随意停药或加药,一定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诊,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用途,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意见。

搜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