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每天跳动约10万次,全年无休,然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头号健康威胁,约1/3的猝死与心脏问题相关。
常见的心脏问题,你了解吗?
心脏疾病的种类不少,常见的这几种尤其需要留意——它们就像心脏健康的“潜在隐患”,彼此间还可能互相影响,若不及时干预,很容易拖成大问题。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弱,早期活动后气短,后期静息也呼吸困难,伴下肢水肿等。若平躺时气短加重或水肿骤增伴随尿量减少时,需及时就诊检查。
心脏瓣膜病:瓣膜异常致心脏受累、活动后气短,伴心慌、胸闷等,严重时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若出现上述明显症状,尤其是咳粉红色泡沫痰时,需尽快就医。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即心脏结构异常、婴幼儿哭闹时嘴唇发紫、气促、喂养难、发育缓;成人易疲劳、活动后心慌气短、唇甲发紫。若婴幼儿唇甲发紫需查心脏超声;成人不明原因头晕或晕厥应排查心脏。
因此,我们既需要了解它们的本质,也得学会识别其发出的“求救信号”。
心脏检查有哪些?
心脏相关的检查项目,分为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大类,每类检查包含多个具体项目及其作用,帮助了解心脏健康状况。
常规检查项目及作用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用于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心电活动,捕捉偶发的心律异常。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模拟运动,监测心电图变化和血压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实验室检查的内容与意义
血脂四项: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能反映血脂状况,辅助判断血管健康风险。
血糖:反映血液葡萄糖含量,评估高血糖对心血管的影响。
高敏肌钙蛋白:灵敏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B型脑钠肽:反映心脏泵血能力,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
血液粘度与血小板功能:评估血栓风险,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与用途
冠脉CT:无创排查冠状动脉狭窄。
冠脉造影:直接观察血管内部,确诊冠心病并用于介入治疗。
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评估心脏功能且无辐射。
远离心脏疾病,从点滴做起!
心脏如不停歇的发动机,忽视其信号后果很严重,但多数心脏病可通过积极措施预防和控制。想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下面这些建议值得你采纳:
合理饮食:保持清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各类心脏病。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压、血糖等,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律动不息”,恰是对所有守护行动的温柔总结——从读懂血脂、心电的每一组数据,到坚持清淡饮食、规律运动的每一个日常,再到用科技捕捉心跳的每一次波动,都是在回应心脏本真的“节拍”。别错过它的信号,别省略对它的呵护,守护好心脏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