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的“引擎”,心脏通过不断地泵血来输送能量和氧气,确保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尽管它看似坚不可摧,实际上却是较为脆弱的器官之一。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天气闷热,不少人感觉心神不宁、烦躁、气短。这不是你的错觉,炎热天气里,心脏确实在更承受更大压力。
高温天护心,做好这7件事
1、科学补水,少量多次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建议每天喝1.5-2升水,以白开水、淡盐水、绿豆汤或温茶水为宜。
避免一次性猛灌,每次喝100-200毫升,间隔半小时。
少喝含糖饮料和冰水,冰水可能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间接影响心脏供血。
2、减少外出,避开高温时段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如需出门,做好防晒措施,戴宽檐帽、穿透气浅色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户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定时到阴凉处降温。
3、调节室内温度,避免温差过大
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过低。
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房时,先在阴凉处过渡片刻,防止血管突然收缩诱发不适。
早晚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适当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夜间心脏负担过重。
5、适度运动,避免过劳
高温天建议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和心率骤升。
运动后及时补水,不可立即冲冷水澡。
6、监测身体信号,及时就医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心慌、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切勿拖延。
7、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
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夏季血压可能有所下降,但切勿自行减药或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